您好,欢迎光临四川川北皮影艺术团! 24h 服务热线:13518289278
13518289278
首页 >艺术资讯

    扫一扫关注 联系方式

    13518289278

    皮影戏该何去何从?

    时间:2020-10-27 09:26:55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亡后,武帝整日恍惚,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图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相思之苦得以寄托,从此重振朝纲。这个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什么会慢慢见不到皮影戏了?


    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末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当时很多官第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后,**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借助于网络,人们可以想看自己喜欢看的任何东西。现代题材的,历史题材的,战争题材的等等,只要你想看,网上都可以搜索的到。


    即使足不出户,人们都可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事件。而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人们只能通过皮影戏来自娱自乐。


    这个角度来说,皮影戏的消失是因为科技所导致的。可以说是时代的局限。而究其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可以说是古代经济水平比不过现在。


    但是皮影戏在中国的发展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在文革时期,因为强烈打击旧风俗。所以皮影戏也就从此消失皮影戏的消失还有一个原因,皮影戏不再能够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现在如果有人去从事皮影戏这个行业,他很有可能连自己的家都养不活。所以现在的人不会再去干不为民众所需要的行业。


    为了谋生,人们得去干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比如说像快递行业,餐饮行业、网络购物等这些新兴行业。


    如何保护富有中国特色的皮影戏


    1. 传统工艺品要与时代接轨,加入时尚和时代的元素,吸引新生代客户群体。


    2. 要拓展年轻人群的客户群体,不能闭门造车。


    3. 利用网络(例如短视频app)进行产品和文化的宣传,吸引有兴趣的年轻人,开放学习的通道。


    4. 给予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保护。国家应该出台政策,给予**的资金补贴和扶持,培养**的继承人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皮影表演艺术生存空间狭小,从业人员逐年减少,鲁西南菏泽、辽南地区、北京等地许多民间皮影艺术团相继解散,大量剧目已失传。如今,只有民间的童谣还在唱,“影老了,爷爷的爷爷就爱唱;戏文老了,孙女的孙女还没忘。锣鼓响,一块小布儿一挂好戏就开场……”


    多么可悲!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人民观念的变化,我们的传统跟我们已渐行渐远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传统手工艺日益式微。很多原来常见的手工艺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没落和消亡,这是历史的淘汰,自然的消亡,更是工业文明发展对其的驱逐。**各地普遍追求GDP,追求速度,对传统手工艺关心热爱的人越来越少了。传统手工艺制作繁琐,时间长,从开始制作,一步一步,直到看到成品,有的要几个星期,有的要几个月,有的甚至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倾注了制作者大量的心血。工业化成品批量生产,只需要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便完成了,这样的便捷,试问,谁又愿意去花那么久的功夫?因此,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学习传统文化铸就的手工艺,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太“珍贵”,不能浪费。很多人不屑于传统手工艺,更多的人已无暇顾及它的存在,而执迷于机器化生产带来的艺术品,被工业文明批量生产的艺术快速充斥着审美的双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艺品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艺术方式。传统手工艺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无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制作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的结晶,其中的精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给人以美的感受。精神是无止境的,没有什么比精神更具发展潜力!


    新的时代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手工艺者应该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各种新的工艺,使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在扬长避短中共同发展,赋予传统手工艺新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手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正面临蜕变和再生的考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消亡,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只有具备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才能屹立于世界。人们喜欢它,追求它,已不仅仅是由于其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是对传统工艺淳朴而自然的审美风格的推崇,对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价值有意识的追求。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传统手工艺必将得到新的发展,焕发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838461334015705603/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微信公众号

    邮箱:

    电话:13518289278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保宁街道阆水中路阆中古城

    Copyright © 2018 四川川北皮影艺术团 蜀ICP备2024097593号-1




    提交